【媒体看梧州】中央和自治区主流媒体关注梧州立法保护红色文化遗存、六堡茶、工业等
栏目:竞技宝JJB 发布时间:2023-03-04 09:46:24

  本报梧州讯 (记者/潘登 实习生/李振宇)3月1日,梧州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码头,随着一声令下,多艘执法船向江中驶去,开展禁渔期联合执法巡航,宣告珠江流域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正式开始。当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办的“亮剑2023”——珠江流域禁渔同步执法行动启动,梧州作为活动主会场,贵州省、云南省设分会场,三省区同步开设联合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共同禁渔护渔。

  据悉,珠江流域禁渔时间为2023年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无船、艇等载具)外,在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当日还正式启用了广西首个固定式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码头。该放流码头(梧州西江水生生物放流平台)使用岸线米,建设有放流鱼道6条,每条长约15米。“亮剑2023”活动现场进行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黄颡鱼等品种鱼苗约55万尾。

  竞技宝JJB

  近年来,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国内部分省市开始在红色资源立法保护上先行先试。去年,我区就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推动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

  在日前举行的梧州“两会”上,《梧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获一致表决通过。那么《条例》的出台,能否助力当地红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梧州市推出了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受到市民游客欢迎。但是,很多红色文化遗存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正面临着自然损毁及遭人为破坏的状况。《条例》所称“红色文化遗存”,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尤其是广西早期革命期间,重要历史活动的遗址、遗迹、旧址和实物。

  “这些红色文化遗存见证了中国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治华介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很多红色文化遗存,特别是新发现的,得不到有效保护,面临着自然损毁或人为破坏的情况。”

  据了解,《条例》对红色文化遗存的修缮修复、抢救性保护、应急性保护、禁止行为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比如,红色文化遗存的修缮和修复,应当遵循尊重原貌、最小干预原则,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在建设工程、农业生产或者其他作业中,单位或个人发现疑似红色文化遗存的,应当立即停止建设或者生产活动,并及时报告。

  梧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治华认为,通过立法来促进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彰显作为广西地方党组织策源地的历史地位,已刻不容缓,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此外,《条例》要求公众参与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义务,不得破坏、损毁,并有权检举和劝止破坏、损毁的行为,同时鼓励向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红色文化遗存线索。

  《条例》还对禁止行为明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如,禁止擅自改建、扩建、迁移、拆除红色文化遗存设施,拒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从事有损红色文化遗存环境和氛围的娱乐、健身以及商业活动,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据了解,梧州的红色文化遗存有近400处(件),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也是当地推进红色旅游差异性发展的资源优势,那么对于公众,《条例》还明确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条例》规定,具备开放条件的国有红色文化遗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将其所有或者管理的红色文化遗存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挖掘红色文化遗存旅游资源,整合红色文化遗存与周边的文化史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拓展旅游路线、内容和形式。

  梧州市万秀区科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容健表示,要整合“三馆三旧址”,中山公园、珠山公园等红色资源,发挥重要红色基地和广西党史上的“18个第一”等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展陈,加强红色文旅融合,推动连片改造,推进红色旅游圈建设,努力打造桂东南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胜地。

  在展览展示方面,《条例》鼓励和支持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收藏单位建立红色文化遗存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系统,运用现代媒体和现代技术,创新红色文化遗存展示传承利用方式。

  “用‘文物会说话’这样的小视频的形式,能够突破现有展览受空间、受地域、受时间约束的常规参观的形式,可以让所有观众不分地域在任何时间非常便利地欣赏到中华文明很好的作品。”梧州市博物馆馆长吴培赩向记者介绍道。

  传承离不开教育。《条例》还对教育培训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关单位要利用好红色文化遗存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廉洁廉政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各类学校通过现场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条例》将为梧州青年提供更多可以身临其境的红色学堂”共青团梧州市委书记沈二建认为。他表示,下一步梧州将创新思想教育的形式,用好用活这些红色文化遗存,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月28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茶园春意盎然,嫩芽勃发,采茶工们在茶园里采摘春茶。梧州六堡镇是“中国名茶之乡”,盛产六堡茶。六堡茶属黑茶类,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是著名的“侨销茶”。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西六堡茶制作技艺在列。

  中新网广西新闻3月2日电(黄麟)阳春三月生产忙,工业提速抢工时。日前,走进广西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各企业的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批批瓷砖从生产线转移到物流线,源源不断运出。

  “2022年,产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建陶产业产能规模与五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蒙娜丽莎、欧神诺、简一等知名品牌企业相继落户藤县,带动了陶瓷产业走向高端化。”广西梧州市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该县共有46家陶瓷及配套企业签约入驻,已投产企业27家。建成陶瓷生产线条,陶瓷砖日总产能达到132.32万平方米,年产能4.1亿平方米,占广西陶瓷砖总产能的47%。在全国县级陶瓷产区中,藤县陶瓷砖产能跻身第6位。

  据了解,藤县陶瓷产业规模增长是品牌企业的增长,是先进生产模式的增长,是优质产能的增长。新引入的均为国内一线陶瓷企业,新建、技改方向都是盯紧高端产品。

  除了欧神诺、蒙娜丽莎、简一、协进等全新企业建成投产带来最先进的生产装备、技术、工艺外,原有企业的也抓紧升级改造、提质增效。

  随着多家原有企业技改升级,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两年内新增陶瓷砖年产能1.2亿平方米,产业集聚效益愈发凸显,18家建陶生产企业直接带动超1万人就业,同时依托建陶产业,带动了原料、包装、机械等大量相关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同时,藤县产区还加大对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全县陶瓷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中,计划投资3.28亿元的广西最大的陶瓷产业数字化物流园,集陶瓷会展+博物馆、陶瓷交易、物流仓储配套为一体,目前国际陶瓷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有效促进藤县陶瓷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梧州讯 近日,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发文公布,经过层层遴选,梧州市获批成为自治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培育项目建设城市,成为全区3个试点城市之一,这将有力推动该市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

  一直以来,梧州市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市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1个广西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打造2个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中医病种DRG付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是广西目前唯一获得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殊荣的地级市。该市通过采取“龙头企业+配套”的发展方式,支持广西梧州中恒集团针对血栓通产品及其他独家品种二次研发和新药创新,促进一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拉长补齐中医药产业链条。开展“原味岭南”梧州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示范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建立起县(市、区)全覆盖的可视化溯源体系和温湿度等五项因子采集平台,切实保障了中药材质量。

  2月28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乡村、公路、茶园、河流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通讯员 何华文 摄

  3月1日,记者从梧州市科技局获悉,自治区科技厅日前公示了2023年第一批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拟立项项目,梧州市有8个参与项目获立项,共获得自治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1370万元。

  竞技宝JJB

  据了解,当前梧州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业技术攻关,确立了“超纯抗菌不锈钢新材料研制”等多项重点研发项目,不断推动高新企业的科技攻关。截至目前,梧州制药“广西药物提纯与冻干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蒙娜丽莎陶瓷牵头建设的“广西建筑陶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获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华南再制造企业基地孵化器获认定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湘商汇众创空间获备案为自治区级众创空间。

  同时,梧州市大力推动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采用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等措施,培育一批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并持续支持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引导企业开辟全新的产品线和服务,培育一批成长性高的瞪羚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据统计,去年以来,梧州市已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4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培育认定瞪羚企业4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5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